综合新闻

我院张松、王婷、朱德强老师参加2018中国肠道大会

发布时间:2018-05-18作者:出处:生物工程学院责任编辑:唐珂

512日上午8点,2018年中国肠道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我院张松、王婷、朱德强老师参加了此次会议。在开幕式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高福院士、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的樊代明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的印遇龙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罗格斯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的赵立平教授、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的Dusko Ehrlich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吴开春教授分别做了精彩的报告。

高福院士在开场中的致辞里,强调应促进中国疾病的防控,倡导应以疾病防控转向提升健康意识。同时提醒,虽然健康与肠道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不能盲人摸象地简单地把所有疾病都与肠道菌群单一联系起来,而应该更多地关注人体和微生物这一综合体。樊代明院士在演讲中,首先介绍了整合医学这一新兴概念,回顾了中国医学整合联盟成立会议的盛状,并宣布于会议当日成立中国医学与微生态学整合联盟,旨在关注微生物与人类健康。随后讨论了反向医学研究。赵立平教授带来了他的团队及合作者近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重磅研究。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高膳食纤维饮食的干预后,各项疾病指标均得到缓解。并且,高膳食纤维饮食在患者体内富集了15株可产生乙酸或丁酸的菌株。15个被高膳食纤维富集的菌株可作为一个完整的功能群,改善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及血糖控制。这项研究从肠道菌群干预的角度,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Dusko Ehrlich教授在他的报告中提醒,虽然现在已经可以通过测序技术,对不同疾病中的菌群变化进行定量,并且在诊断和治疗中,菌群的改变将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但是,建立菌群鉴定的标准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我们急需建立疾病相关的菌群模型。另外,单一菌株及菌群整体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都不可忽视,某些总量很小的菌株可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吴开春教授在开幕式的最后演讲中,介绍了全球菌群移植临床试验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肠道微生态的失调与人体健康的关联十分密切,而益生菌、抗生素、饮食干预、粪菌移植是4种主要的改善肠道微生态的方式。目前,全球已有218项粪菌移植的临床试验登记,大多数针对的是消化道疾病,另外,也有少数在神经、肿瘤、感染等疾病中的应用。粪菌移植的方式包括新鲜粪菌、冻干粪菌、胶囊。总体来说,与生物制剂相比,粪菌移植的疗效的临床缓解率是相似的。但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需要注意供体的选择及试验的安全性。

  

 

 

 

 

 

 

  

  

撰稿人: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