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信息

中国工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

发布时间:2015-01-05作者:出处:生物工程学院责任编辑:唐珂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承办的经济新常态下的工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工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围绕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与宏观调控、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产业政策与企业发展等议题开展研讨,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贺燕丽巡视员出席论坛并作了关于对我国工业布局和转移基本思路的考虑的报告。
    贺燕丽巡视员在报告中阐述了我国工业布局的现状,分析了我国重点产业布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重点谈了关于今后布局调整的一些思考。
    论坛上还发布了《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4》。报告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工业。报告指出:从工业增长速度变化、工业需求侧变化、工业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变化以及工业企业微观主体表现的分析,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工业经济正走向一个速度趋缓、结构趋优的新常态。自2010年1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速达19.7%后,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回落,到2014年前3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降至8.5%。无论是从工业投资看,还是从消费、出口等方面看,增速回落都是一个共同的趋势。但与此同时,结构性优化的特征也日趋明显,从工业投资看,制造业投资增长远远高于采矿业投资增长,制造业内部高科技行业投资增长较快、而传统制造业行业投资增速下滑,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保持高速增长;从消费看,消费结构加快升级,表现为在农村消费继续快速增长、城乡消费差距呈现缩小态势,中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快于东部地区、区域消费差距逐步缩小,消费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信息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增长较快;从进出口看,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表现为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远远高于全部工业品出口增长,加工贸易出口额比重不断下降,贸易主体日益多元化,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逐步提升,中西部出口明显增快,进出口市场分布日趋多元。
    报告指出:要高度重视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工业革命三大挑战。近两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明显下降,为什么不是一个周期性的短期下降、将来会“V”型反弹,而将是步入了一个中高速的“新常态”,理论界给出了基本判断是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了,我国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国历史经验表明,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化中期相比,一个重要的特征变化是在中期依靠高投资、重化工业主导发展而支撑的高速增长将难以为继,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会自然回落。我们的长期跟踪评价表明,2010年中国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已经达到66,这意味着2010以后中国进入到工业化后期。伴随着经济阶段的转换和经济增速的下降,在工业化后期会出现一些重大的挑战和风险。对于我国而言,在众多挑战中,当前必须高度重视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工业革命三大挑战。
    报告指出:面对工业化后期的各种新挑战,能否稳步进入工业经济“新常态”,关键要防止两方面风险,一是工业经济增长“失速风险”,也就是工业增速不断下滑,滑出可以接受的底线,从而诱发经济危机;二是工业经济结构“失衡风险”,工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挑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和应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难以实现,环境与资源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工业发展方式不能转变,这最终影响到工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在当前工业增长动力趋弱的情况下,要避免“失速风险”和“失衡风险”,关键是能否通过转换工业增长动力机制来增强工业增长的新动力。
    报告还指出:目前工业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档期、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影响之下。进入2015年以后,这些影响会更加集中的表现出来,一是工业经济将加速换挡,2015年工业经济增长将面临着传统动力减弱的压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技术产业对经济的支持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以改革促调整”将进入关键期,价格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金融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各方面改革措施可能会密集推出和实施。三是前期刺激政策有待进一步消化,地方债风险、房地产风险、金融风险等需要高度戒备。“稳中求进”仍是2015年工业经济的总基调。